主題文章 01

「家」的文化傳統: 華人基督徒的信仰及實踐

溫以諾教授─美國西方神學研究院 - 跨文化研究博士課程主任


|回主題文章選單|

(一)   前言:

本文主題,是信仰及實踐方面探討現代華人「家」的文化傳統。本文課題的迫切性,簡列因素計 經歷數十年政府推行「單胞胎」政策的衝擊,中國家制度面臨極的變遷,家庭生活相應需作極的應變。家人間的相處,亦因此大受困擾。加上拜金主義的盛(「要錢情、不要親情) ,個人主義高漲(「不為己、天誅地滅) 等趨勢等情。

只歎勢已去,或大喊口號 (如「回到聖經里!」、「假若耶穌在,祂又如何看待?」、「祈禱交托吧!」等慣用教內術語或口頭禪) ,於事無補;本文課題,且不是三言兩語便可交待! 但因其迫切性,雖冒掛一漏萬之難,仍簡論如後。

 

(二)   「家」的華人文化傳統:

數千年以來,家是中國社會架構的基礎,社會組織的縮影,是中國社會發展及文明進步的連貫性及穩定性的一項主要因素。中國文化美德中,「家」可謂是主題。如「文教」中具有「孝」字、倫理觀中有「百行孝為先」之說;而集體而言則以「大家」、「咱家」、「國家」等稱謂,皆可為例證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 古代歷史中有「以孝治天下」之傳統,世襲君主制度有「移孝作忠」之教導。正如《孝經》云:「夫孝始于事親,中于專君,終于立身。」拜宗敬祖始于史前時代,嫁娶婚配的動力是「不孝有三,無后為大。」。華人不服兵役,不肯冒險,基于「身體髮膚,受諸父母,不敢毀傷,有遺父母惡名」等精神,光宗耀祖是家人同心努力的目標,感恩報德是孝悌的表現,家傳祕方是家寶不外宣,另有家醜不外傳,家業不外流,家和萬事興等傳統精神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 華人思想中數千年來是「家」、「國」難分的。君皇既為「天子」,替天行道,奉天旨而治國,自許為受命于天,被治者稱「子民」,政要人物為「父母官」,進而有「同胞」、「同宗」、「四海兄弟、天下一家」、「普天之下,莫非皇土」等稱謂及觀念;至於「天下一家」的觀念,牢固而深遠,千載傳統難改。既然「家」是中國社會架構的基礎,是華人文化的主題、是中國歷史的連繫線、是孕育華人傳統文化的溫床、是塑造華人性格的模子、是構成華人社交關係的聯絡網、是......等等。故本文以「家」的主題,簡論華人基督徒的信仰及實踐。(又可稱作「
中色家庭神學論」
)

 

( ) 華人基督徒的信仰

神為信徒的天父(Fatherhood of God)

神為人類天父是世間眾多父親的根源及模範。舊約中多次題及神為某某人之父(如撒下7:14;代上17:1322:6028:6;詩68:589:26)或以色列之父(32:6;賽63:1664:8;耶3:41931:9;瑪1:62:10)。新約符類福音記載了耶穌65次稱神為父,約翰福音中過百次。保羅在書信中題及神為天父40多次

     當然信徒稱神為「天父」,只是一種比喻式的語詞表達(metaphor),因此,時下的「婦解神學」(或稱女權神學feminist theology)擁護者,極端反對稱神為「天父」(heavenly father),而應改為「天上尊親」(heavenly parent)。理由是神非世人(23:19),本是「靈」(4:24中譯錯加「個」字)而無性別之分,男女之別。 這是極端的說法,當然稱神為「天父」,實在是一種比喻式的語詞,顯示出神的愛鄰及關顧。

     神為人類之天父的了解,是基于祂創造、拯救、管治人類,這項聖經真理,可修正華人遠古「天」的模糊一神觀、先代無位格 (impersonal) 一元觀 (monistic) 的「天」。「他從一本造出萬族的人,住在全地上,並且豫先定準他們的無限和所住的疆界?其實他離我們不遠,我們生活、動作、存留都在乎祂?(17:26-28)。說明神與人繼續關係密切。神為天父的真理 (fatherhood of God) 是中國理想世界「四海之內皆兄弟也」(brotherhood of man) 的基礎,並不需要封建思想的家國不分君主制度及家天下的宗法制度。

      神為萬物之父是基于創造之恩情及大能,這種神觀,又可糾正道家道德經中的神秘宇宙論-萬物以「道」為本源。聖子順服聖父(2),遵從父旨,這種神觀,又可為中國孝道倫理,作完美模範。

      「這是天父世界」,神為「家主」,人類受託代辦作「管家」,為神治理「家業」( 1:20-31)的了解,便可避免西方人與「自然」相爭互鬥及剝削 (dominating and exploiting nature),構成生態自然環境的破壞。又可糾正老莊等說對自然的「玄妙化或人格化」的偏差。

 

教會是「神的家」(brotherhood of fellow Christians)

按聖經教導,教會是「神的家」( 2:19-22;提前3:15),超越人間種族分歧、地理分別、語言隔膜。年齡差距、性別相異、個性相反、國藉才學相差的眾信徒,因信稱義同作神兒女,蒙召被救成“神家里的人”(3:14-19,來3:6)。他們是亞伯拉罕的真后裔,因信作神兒女為后嗣(1215;羅4)。彼此間生命相通及真誠相愛,不但能折去猶太人與外邦人之間隔斷的牆(2,歌1),更能徹底清除華人仇外鄙視異族的文化污點,及糾正下列語詞所顯示的心態:東夷西戎、南蠻北狄、紅蕃黑鬼、蕃書仔、洋鬼子....等。

共尊天父、同拜真神、教會一家、互為手足、同甘共苦、互為肢體的教會生活何等美好,此等從神生而共享天福,相互間有忘我捨己的愛的團契及真情,遠超乎以自我為中心的「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達而達人」,及以光宗耀祖咱家至上的家族主義更健全(如「各家自掃門前雪,莫管他人瓦上霜」的顧家違公的心態)

 

「天家」 的末世觀

教會是耶穌基督的「新婦」,末日時迎候新郎(再來之君)時將歡樂重聚(2:19-20;林后11:2;羅7:1-6)),羔羊「婚筵」的慶典,天家的團圓(18:2319:6-921:2922:17)
       雖然華人傳統思想深受輪迴再世思想的影響,(僅有民間宗教西天樂土屬于例外),並無聖經教導「天國」、「天堂」、「天家」那種末世觀。但華人習尚的隆重婚筵、新年節日家庭團聚的風俗,都是推介聖經末世觀的好橋樑。「天國」除了其重要的「將來」/「未來」的性質外,亦有其「現今/時」性,就是神掌權(basileia)之處或統治之民中,神已勝過仇敵魔鬼,拯救信徒,「從黑暗中歸向光明,從撒但權下歸向神」(26:18),這是 屬靈戰爭真理的一部分。但與此同時天國「已臨到」,(經文如「....這就是神的國臨到你們了....(12:28);「....因為神的國就在你們心里(中間)(17:21)
        這種對天國的了解,有極重「家庭」的意味,使徒約翰多次題到信徒是神的兒女(1:1211:52;約壹3:1-2105:219)。使徒保羅卻強調神是信徒的天父( 1:78:15;林前1:3;林后1:2;加1;3-44:6;弗1:2;腓1:24:20;歌1:2)。連外邦人因信也成為神家里的人(6:10;弗2:9;來3:2-6;林前4:17)。這家庭式的天國與三一真神關係密切是父神的心意(8:28-30),「兒子的靈」(Spirit of adoption)內住印証的工作(8:8-16),由聖子作「長子」的(8:29)。將來普世歷代信徒能共享天上「家庭團聚」的永世福樂。
        「天國」的家庭性質,是華人迫切需要的福音。因為傳統家庭制度帶來華人文化的負面作用(或病害之一),所需要的正是「天國福音解葯」。中國歷史是由數千年世襲及「家天下」的無數王朝填寫而成的。理論上「家齊而國治」。實際上是只顧「咱家」少理「公家」,(因是而隨處吐痰、遺棄廢物等缺乏公德的行為),偏顧家人而不按公則為事(如私營舞弊、假公濟私)....等黑暗的「文化窩巴」(如柏揚稱之為「甕缸文化」)
。這是中色家庭神學可帶來華人文化在跨世紀契機的一道宏光、一副解葯。

 

()華人基督徒的實踐

家人關係

既然耶穌親自教導門徒及信徒,稱神為天父,一而再,再而三,且歷代的使徒、門徒、信徒與普世多代的信眾,共稱神為「我們的父」(8:15;加4:6)或「我們在天上的父?..願人都尊父的名為聖?」,這是普世教會(universal church)或大公教會(catholic church)的寶貴真理。

雖然人類始祖犯罪,帶來靈性死亡、人際關係破裂、神的形象損毀、生態環境破壞....等惡果(1-2),但神是有恩典憐憫、守約施慈愛,祂曾藉先知耶利米預言,所表達的卻是家屬關係:「耶和華說:日子將到,我要與以色列家和猶太家另立新約....我雖作他們的丈夫,他們卻背了我的約....我要將我的律法....我要作他們的()神,他們要作我的子民....(31:31-34)
      舊約中神與以色列及新約時與信徒的關係,比作夫妻的關係(如賽62:5;弗5:23;啟19:6-9)。祂賜信徒的恩約和救恩,與被贖蒙救兒女的恩情,對于華人文化傳統多妻納妄、婚外情、嫖妓、近代歧視甚或殺女嬰等婚姻及家庭流弊,有移風易俗的更新活力。
       

 

家庭生活

耶穌用“Abba(亞蘭文,即英文father)頻密,(單在四福音里已有150多次,相對舊約全書16次,差別極大) 。且表示關係密切,充滿親情,跟舊約記載猶太人敬畏驚懼耶和華及忌諱直呼的情形,更成對比。難怪當時的猶太人,非常希奇耶穌(乍看只是木匠約瑟的兒子)膽敢稱神為「阿爸父」,責怪祂褻瀆妄為,甚或要用石頭打死祂(8)

耶穌教導門徒禱告的「公禱文」(一般誤稱為「主禱文」,不是主耶穌本人向父神禱告的記錄,像約翰福音十七章一般):「我們在天上的父......願人都尊父名為聖......」正因為父神救贖及復和的恩典,聖子代贖的功勞,聖靈內住的印證(815:6;彼前1:3-4;約壹3:1)。保羅在書信中題及神為天父40多次:祝禱中(15:6)、感恩中(林后1:3;帖前1:2-3)、祈求時(1:12)、勸導時(5:20)等處。

初期教會中,信徒甘心情願的凡物公用,有樂共享的「共產主義」式生活(2:41-47),貧富均衡分配的「社會主義」式共處(4:32-35),歷代為主內弟兄姊妹犧牲的殉道者,都是具體、真切而落實的屬靈大家庭生活。相對于儒釋道理想人格(如仁義禮智,君子之道,絕聖棄智、絕仁棄義?),及理想社會(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;民老死不相往來....),更顯出人本倫理及人間理想的空洞與虛浮。缺乏從「父神」而生的重生經歷,缺乏「神兒女」生命的相通、缺少了「神家」里的親情相愛;華人渴求:忠孝仁愛、慎獨自省、內聖外王、愛國忠黨、天下為公....等美夢,只是空中樓閣、海市蜃樓般虛渺,既無生命又缺動力,理想人格是空談難達,烏托邦美美夢是說易求難。

家人同居相處,家常生活,必須按著家法、家規,因此家教非常重要,同受家道,共保家園,既明白家和萬事興的原則,彼此間應融洽共處,以和為貴,合力處理家事,家屬彼此相顧,小心照管家事,竭力增置家業,細心關懷家眷,努力顯揚家聲。上面描繪的是一幅理想華人家庭生活的寫照,但實際情況,往往差強人意,因此才有「家家有本難唸的經」、「家醜不出外揚」等說法。究其原因,始于先祖犯罪叛逆神,自是夫妻二人關係破裂,彼此卸責,權力鬥爭,(男女互爭這一點,婦解神學是說對的了。)本是骨肉之親(2:23,夏娃一名原意),生養蒙福遍地面,授權治理海陸空(1:24-302:18-25),卻因罪而破壞美麗的被造世界,美滿的婚姻關係、美好的家庭生活(七次記載「神看著是好的...是好的...都甚好」創1:4101218212531),結果被逐離伊甸園,兄長弒弟,家門不幸(3-4),家不和萬事哀。

基督的「佳音」/「福音」(gospelgood news),帶來人類盼望,惟有家人信主,經歷福音改變,家人同奉基督作一家之主,以聖經真理為家規家法,以聖經為家書,以聖經記載的典範人物為家傳,本著神賜愛心為家道,以家庭崇拜作家慶,家人「存敬畏基督的心彼此順服」(5:21),從家室尊輩身體力行做起,「夫妻相愛...如同...正如...正像...基督與教會的關係」(5:22-33七次重題),言教加上身教,「照著聖經的教訓和警戒養育兒女」(6:1-4),使兒女「在主里聽從父母」,「凡事聽從父母」,「學習行孝,報答親恩」(6:1-4;歌3:20;提前5:4)
      上述美滿的家庭生活,原則上亦可應用于「教會」(神的家,提前3:15)的大家庭,聖經對教會群體生活,及同拜天父的主內弟兄姊妹間的相處,指示清楚,教導明確。哥林多前書便是一個例子,該書正反例子俱備,責備勸勉兼有,此處不贅。
      聖經中類似華人傳統「家規」或「家訓」的經文不少,(如弗521-69;西317-25;彼前31-14)

其中一段經文(5)常被誤用作「中國沙文主義」(大男人主義)的根據。信徒家中各人「又當存敬畏基督的心,彼此順服」,(和合本在521后的句號應放在節前)。經文中所述「基督」與「教會」的關係(七次重題)雖說「如同」郤非「等同」。因此華人信徒作丈夫的若非「等同」基督向教會所作的(如「...捨己...洗淨...等」),就不可強求妻子作出「等同」教會的順服基督。卻應謹記履行「基督是我家之主」的真理,所有家人(父母,兒女,夫妻,主僕等)「當存敬畏基督的心,彼此順服」(521)。正因此故,論主僕關係時(65-9),亦有「...好像...要像...好像」(6367共三次)的描繪。


()
結論

華人有如此強的傳統家庭意識,華人信徒的「屬靈家庭意識」又如何呢?

從基督教華文書藉刊物中,除了少部分從歷史角度研究「禮儀之爭」,從實用神學上探討祭祖識辨,婚姻指導,家庭輔導外,探討「家庭神學」、研究基督教家庭意識或屬靈家庭意識的專著,實在貧乏可憐,還望前輩同工在這方面努力耕耘,貢獻華人。

中色家庭神學要探討的,包括教會的先知聲音、拉比的教導、「牧者的領導」、智者的輔導等各項重要課題。這兒只能提問,有待友儕同工合力尋求答案,願以大衛的榜樣共勉:「大衛服侍他那世代就睡了。」(13:6)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參考書目 

溫以諾

-The Theology of Family: A Chinese Case Study of Contextualization,Chinese in North America.  March

April 1991.

-           <<破舊與立新──基督教中色神學初探>>。加拿大:恩福,1998

-           <<中色神學綱要>>。加拿大:恩福,1999

《環球華人宣教學期刊》第八期,2007年4月。

(
蒙作者允准刊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