宗旨:从事宣教学探讨及反思,务求更新华人灵命及文化,导引生活及事奉 ,领人归主及成长。
目的:让华人信徒及同工,藉传媒环刊交流互勉。
本期主题:《非洲福音事工》
编者的话:
- 本期特别介绍非洲事工,承蒙大使命特约同工赖显光牧师协助,谨此致谢!祝贺诸位读者暑期快乐!
- 请代推介本刋,务使更多读者同享佳作,共历主恩!
敬请注意:
|
编辑事工 |
 |
编辑
温以诺
西方神学研究院 |
|
|
 |
编辑委员
莫陈咏恩博士
中国神学研究院 |
 |
编辑委员
朱昌錂博士
中华福音使命团 |
 |
编辑委员
龙维耐医生
同路坊协调主任 |
 |
执行编辑
温以壮博士
美国中信海外差传部部长 |
|
顾问团
郭鸿标博士
香港建道神学院 |
|
顾问团
王永信牧师
大使命中心 |
|
顾问团
温永生博士
台湾客家宣教神学院 |
|
|
写作原则
一、字数及大致页数
二、除非特别注明,版权属于“环刊”。
三、中文使用下列标点符号:
-
《》中文书名、译本名称
-
〈〉文章名称
-
{}英文书名及斜体字用{},以作识别,方便排版。
四、采用“神” or “上帝”。除引用经文以外,以“祂”作为第三身代词。
五、人名或地名的翻译:
-
第一次出现时,要中英文并列,如: [ 威克理夫 ](Wycliff) ;再提及时不需再写英文。地名的翻译原则也是如此。
-
人名只译姓氏,并将英文全名括于后面,如 Dietrich Bonhoeffer,译作:潘霍华(Dietrich Bonhoeffer ))。
-
名字出现于括号内,无须翻译,如此即可: ( 参 J. H. Moulton, {Grammar} .
六、圣经书卷章节的写法
缩写原则
|
例子:内文/缩写
|
章用中文数字,节用阿拉伯数字
|
约翰福音三章 16 节至四章 5 节 ( 约三 16 ─四 5)
|
同章数节相连
|
创世记三章 12 至 18 节 ( 创三 12-18)
|
不同节,用顿号分隔
|
出埃及记三章 7 、 11 、 21 节 ( 出三 7 、 11 、 21)
|
不同章,用逗号分隔
|
出埃及记一章 3 节、四章 6 节和八章 10 节 ( 出一 3 ,四 6)
|
不同书卷,用分号分隔
|
创世记一章 3 节及出埃及记二章 5 节 ( 创一 3 ;出二 5)
|
章数写法用十、二十、 妣19968;O一等,不用廿、卅等字
|
诗篇一百零一篇 5 节 ( 诗一O一 5)
|
七、时间的写法
八、年代的写法
英文
|
写法
|
7TH Century B.C.
|
公元前 7 世纪 ( 公元前 7 世纪 )
|
728-721B.C. |
公元前 728 至 721 年 ( 公元前 728-721 年 )
|
4B.C.-A.D.30
|
公元前 4 年至公元 30 年 ( 公元前 4 ─公元 30 年 )
|
4th millennium B.C.
|
公元前四千年期
|
英文
|
写法
|
1997-8
|
1997 至 1998 年 (1997-1998 年 )
|
A.D.128-30
|
128 至 130 年 (128-130 年 )
|
九、数量的写法
原则
|
例子
|
约数,用阿拉伯数字。
|
约 40 岁、 50 多个
|
邻近两个数字并列使用,表示概数,则用中文数字。
|
三、四月,七、八年
|
个位数字、成语和惯用词,用中文数字。
|
一个人、一目十行、一般来说
|
二至四位的数字,用阿拉伯数字。 |
21 人、 1000 个
|
万以上的数字,单位用中文。
|
80 万、 1 万 7 千
|
十、英语以外的外文 ( 如希伯来文、希腊文 ) 只要照录便可。
十一、英文书目及注释
-
书目内的英文作者名、书名、出版地、出版社等资料照录便可。
如: Lesslie Newbigin. {The Gospel in a Pluralist Society}. Grand Rapid: Eerdmans, 1989.
-
注释的英文作者名、书名等资料不用翻译。
如:
过去很多人指出希腊人和希伯来人的世界观是全然相反的,但如今大多数学者同意,这些差异是被夸大了。参 David J. Bosch, 㔨e
Missionary Paradigm of the Eastern Church,䠩n {Transforming Mission}
(Maryknoll, New York: Orbis Books, 1999)䠱95 。
-
若该标点前或后的文字或符号是全型,则用全型的标点,否则用半型的标点。
-
该注解或书目当中若夹杂有中文,最后一句的句号,用全型。
如:Tucher, {From Jerusalem to Irian Jaya}, 200.
有关这点,参 Tucker, { From Jerusalem to Irian Jaya }, 200 。
十二、中文书目及注释
|
|